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书香园地》第164期

2023-06-15 11:19:27  书香园地

 

 
刊头题字:胡道华
 

 

本期内容
 
 
1、东瑞《久违的烟花》
2、伊璇《梅梅》(第八章<上>)
3、石瑞礼山水画作品欣赏
4、王其康《记忆中的西南营小学》
5、徐织《感悟〈时兆月报〉报人的努力》
 
 
 

 

久违的烟花

东   瑞

 

图:一月一日零时,维港举办跨年烟花汇演。\香港中通社

 

  一月一日午夜零时,终于在家中临海的窗口,看到送别二〇二二年、迎接二〇二三年的烟花了。在这特殊的时分,平静的维多利亚海面上,烟花在二〇二三年元旦的夜幕上升空喷发,带来一种新的气象。
  这晚,我们从窗口看到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偕老携幼,往红磡海滨花园涌去,海滨挤满了欣赏午夜烟花的人群。已经三年没见过这样的情景,时光不禁迅速倒流,回忆起三年艰难走过来的日日夜夜。
  三年,新冠疫情给人们和各种行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也带来许多教训。特别是对病毒的认识,从恐惧、无知到防疫、了解和共存,到各种策略的调整。人类对每一场大型的全球性的瘟疫认识和对付策略,有无法控制的阶段,也有取得胜利的喜悦。由于历史的教训,各国科学家、政府渐渐也明白了,人类无法活在真空里,永远百毒不侵;只能因势利导,学习与病毒共存的本领。这三年的疫情,识见和收获之一恐怕是这一点吧。
  最近防疫措施的极大调整,人们议论纷纷,但总的态度是欢迎的。三年的防疫各种限制,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颇受限制;从个人来说,失去不少出行自由:少行走,少见面,少购物,少应酬,少旅行等等,与过去的生活常态相比,也就少了许多乐趣,因此,防疫措施大松绑,旅行社雷厉风行,马上恢复和组织起多线境外的旅游团。当然,较远的不说,最近、最现实的是全家节假日的欢聚,防疫最严格时期,从限聚两人、四人、六人到八人到不限聚人数,就是一个重大的改变。这其中,最大的受惠者之一是三年来饱受疫情蹂躏的酒楼。可惜,有很多酒楼等不及春天来临,已经关门大吉,在行业的队列里倒下去了;有不少亲友,因为抗体差,被病毒一口吞噬,无法见到疫情拨开阴霾见晴天的一日。由此我也联想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离开群体性的社会生活,人与人的交流始终也无法消除。人到头来,虽然都是孤独的,但走向最后的孤独之前,都需要互相关怀和交流,而这些都因为疫情而被切断了,一旦恢复,怎不喜极而泣?
  当然,防疫放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确诊的数字仍高;一些人不慎的话,会出现「二次感染」等等。据官方的数据,香港染疫者已超过二百五十万人,社会已建立较广泛的防疫屏障。凡事有得有失,如今规定学生若返学还需要天天快测,口罩令和确诊隔离令还得维持,都是有必要的……
  遐想中,看到窗外维港上烟花渐渐消歇冷落,夜晚的海面恢复了原先的安静,对岸港岛高低不一的大厦窗口却依然灯火灿烂;冬夜的寒意似乎赶着另一场约会去了,此刻,倒是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涌上心头。寂静的元旦一时许了,忽然从楼下海滨大道爆出几声又像爆竹,又如发射烟花的声音,不知是谁在这夜深人静的新年首日,喜上心头,忍不住地自由发挥呢?不禁想到田中裕子主演的电影《火火》,烟花都具有象征意味──「火焰一般的生命姿态为更多陷入绝望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但愿如此。
 

 

 

梅      梅

 伊    璇  

 

第八章  汇报表演会 <上>

 

三个月飞快地过去了,再过三天就是表演的日子了。梅梅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学习避火诀、避水诀等法术,还偷偷学了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口诀。今天,她学的是《仙界家谱》和《怪兽谱》。其中《怪兽谱》是一本精美的画册,上面都是名路仙人的坐骑像,下面附有它们的逃跑记录,它们的本领,以及它们主人的仙家法宝的作用。因为经常有看坐骑的童子疏忽,把怪兽放出来的事情发生,它们往往偷走了主人的几件法宝,如果不让主人出面,其它仙人是很难收伏这些怪兽的。梅梅打算一放怪兽出来,就立刻找它的主人来收伏它。
鹦鹉又一次飞到校长室,还偷听到老师们的计划的一小部分,他们打算给食物也施魔法,看梅梅有没有办法躲过,又不伤到其它人。梅梅这下可有点紧张了。果然,吃晚饭的时候,梅梅面前的一个芝麻糖浆花生馅的小包子突然爆开了。梅梅敏捷地一闪身,躲过了糖浆,但是馅儿四处飞溅,马上就要弄脏别人了。梅梅急中生智,念了“雾来咒”,一团大雾立刻包住了包子馅。糖浆和花生不太甘心,还在撞雾团想冲出去。可是撞了几下就没有力气了。芝麻在这时候噼里啪啦地炸响了,好像有一大串鞭炮在里面爆炸,弹出来的芝麻仁和碎皮把雾团撞得像拔了毛的鸡一样,疙疙瘩瘩的。不过梅梅却胸有成竹,她念了缩小咒,把雾团渐渐缩小了。
雾团越包越紧也越来越厚了,噼里啪啦响的芝麻也渐渐安定了下来,最后终于不再炸了,梅梅接着拿起一只烤乳鸽来,没想到手一碰到鸽子,鸽子就飞了起来。梅梅又施了雾来咒,把鸽子用雾罩了起来。可是那只鸽子一眨眼就变成了啄木鸟,咚咚地啄起雾来了。不一会儿,就啄出了一个小口。梅梅赶紧施了“加重咒”,让啄木鸟渐渐变重,它张开的翅膀扇不动了,“扑”一下就掉到梅梅的盘子里,这时候,啄木鸟又变回了烤乳鸽。梅梅总算可以吃了。
梅梅又想吃那只烤鸡,便拿起刀子准备切一点下来。谁知那只鸡开始打鸣了:“喔 喔 喔 ,喔——,喔 喔 喔,喔——”惹得大家笑起来。那只烤鸡大概认为人们喜欢它,又更加卖力地叫了起来。梅梅赶紧变出一块胶布,贴住了公鸡的嘴巴,可是旁边的一只大螃蟹竟用钳子把胶布撕了下来,公鸡又开始打鸣了。梅梅想起了“住口咒”,大喊一声:“你这只讨厌的公鸡,给我闭嘴!”不料公鸡叼起一只盘子,把咒语反射到旁边的一位正在说话的同学身上了。她立刻闭紧了嘴巴,只能发出“呜 呜”的声音了。梅梅赶紧给她解了咒。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梅梅烦死了。她突然想起“消音咒”来,就悄悄地给公鸡施了咒。公鸡尽管还在伸着脖子张着嘴,但一点声音都发布出来。
总之,这次吃饭一点都不顺,梅梅折腾了半天,还饿着肚子,多亏了食堂管理员,那个戴白帽子的大妈领她到了宴会厅,才让她大饱口福。
时间过得挺快,在餐厅吃“最后”一餐。今天二十八星宿、五百阿罗、各路大将,各种仙人都来了。梅梅觉得挺可惜——占卜课老师好久没上课了,如果她还上课,说不定自己可以算一算自己今天的运气呢。想到这里,她又想起占卜课老师,大家都说老师病得很重,马上就要去疗养了。看来扶乩说得不是很准,这几天一直没下紫色雨滴。不过小白鼠倒是真的给了自己——她看了一眼小白鼠。小白鼠正在啃一颗榛子。
梅梅正在吃着,校长过来了,她东叮嘱一句,西告诫一句,梅梅听着烦死了。刚刚吃好,梅梅就被领到表演大厅里。大厅里座无虚席,每人都盯着梅梅看。校长开始致词:“这一学年里,我们取得了新的成就… …”足足说了十五分钟,尽是一些废话。校长刚刚坐下,几千支箭就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梅梅不慌不忙地念动“防身真言”,箭纷纷落地。台上台下一片叫好声,仙人们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突然,一个长胡子仙人惊叫道:“这是毒箭!”炼丹课老师捡起一支看了看,说时迟那时快,地上的箭都跳了起来,朝主席台射去。仙人们个个经验丰富,都使出自己的绝招,可是校长和炼丹课老师措手不及,眨眼间就被扎成了大刺猬。
全场大乱。很多人挤下看台,抱头鼠窜,到处是尖叫,天花板上彩云乱飞,东冲西撞,把腾云的人都撞了下来。椅子底下,全体一年级学生捂着耳朵大哭起来。“嘭嘭嘭”三声,大门、后门、天窗全关上了,“啪”一下,灯全黑了。
过了几秒钟,有人点起了蓝幽幽的蜡烛,一个披头散发的老太婆站在厅堂中间。全体仙人大叫道:“妖精!”
“怎么看出是妖精?”鹦鹉问。
“妖精无论怎么变,头上都是恶气腾腾,只有火眼金睛才看得出。”梅梅旁边的一位仙人回答。
“肃静!”老太婆咆哮道。她身后刮起一股狂风,吹得飞沙走石,地动山摇。
“不错,修炼了几千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刻!我要把你们的法力全吸过来,到时候天下就是我的了!”老太婆冰冷刺骨的声音得意地说。“我来做占卜课老师,就是为这一刻!这一刻呀!”
“占卜课老师?占卜课老师是她!”大家吓得面如土色。
“肃静!”老太婆的咆哮带着一阵狂风。人们立刻身不由己地被卷走了。
等大家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在一个石砌的大厅里,厅里冰冷刺骨,潮湿阴暗。仙人们都不见了,全校的师生都挤在厅里。石缝里,到处是蜥蜴在吐舌头,滑腻的毒蛇总是钻进钻出。地面是一层青苔,冰冷冰冷的。屋子中间有个大火盆,火烧得很旺,火星子像萤火虫,飞来飞去。梅梅就坐在火盆旁边,仍觉得冰冰的。她本能地想烤烤手,可是手却累得抬不起来,身子也挪不动,只好把脸凑近火盆。
立刻,一股寒意迅速渗进梅梅的血液,流向全身。梅梅觉得自己好像被一股电流击中了,麻了一下,越发冷了——这火是冰冷的!梅梅看看肩上,鹦鹉缩成一团,冷得直打哆嗦。梅梅再看看口袋里,小白鼠正在熟睡。
“跟我到那边去。”一个比火盆更冰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梅梅转头一看,是老太婆。她完全变了样,现在她身材高大,瘦长而干枯的脸上,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动,用犀利的目光打量着梅梅。在她的鹰钩鼻下,薄薄的嘴唇在不断动着:“和你的老师在一起!”
梅梅朝门口望了一眼,老师们正在用无奈的眼光看着她。梅梅走了过去,好多学生要走,却被老太婆拦住了。他们跟着老太婆往前走,被赶进一只大铁箱里。只听见耳旁风雨之声,不一会儿,就到了地牢里。
地牢里很黑。地牢的地板都上了超级锁,人一来,锁就把人的脚锁住。从天花板上垂下两条铁链,把死囚们的手栓住了。天花板很潮湿,不断有水顺着铁链沉下来。

                                                (未完,待续)

 

 

 

 

石瑞礼山水画作品欣赏

 

 

 

 

 

 

记忆中的西南营小学

 王其康

 

在风景如画的南濠河畔,西南营巷内,曾经有座声望极好的平民子弟小学——西南营小学,历史悠久,当下已鲜为人知了。据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学校汇览——市区卷》记载,西南营小学的地址,为西南营巷现49号,1945年由程振世私立。

 

(《学校汇览》,顾颢提供)

1958年1月《江苏教育》杂志,刊有西南营小学文章,题目是“我校是怎样提高教育质量的”,文中有一段文字:“南通市西南营小学,是一所有三个班级的初级小学校…...”笔者最近访问了早年在这所学校求学的杜先生、刘先生两位老者。他俩1957年入校,是同班同学,滿怀深情地回忆了在西南营小学的难忘时刻。

西南营小学占地很小,就几间教室。学校东侧,南北各一间教室,两教室间有一排老式民房。西屋是校长与老师的办公室,东边两间相通,既作为通道,也作为礼堂,还作为同学们课间的活动场所。每逢学校重要活动,如开学典礼、文娱活动、少先队活动,都在这儿举行。学校西侧,南北也各一个教室,中间空地大些,学生们常在那儿做早操、课间操。到了上体育课,就有些麻烦了。晴天就到校外小树林西,那儿有一片空地(原科委大楼),同学们踢毽子、跳绳、躲猫猫,淘气的男同学还爬上小树,好不痛快。下雨天就只好猫在学校里活动。地方虽小,但同学们每天都嘻嘻哈哈,笑容洋溢在脸上,释放出童真。

(西南营小学原址,西南营巷49号。)

学校校舍很挤,但东北侧却设有一间小房子,它有特殊意义。那间房大约几平方,没窗子,黑呼隆冬,是放劳动工具的。五六十年代,学校不仅重视文化教育,也很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爱劳动,从娃娃抓起。工具房里放的是扫帚、畚箕、小铲子。老师常带同学们大扫除,拔草,扫大街。六十年代,还发动同学,参加大炼钢铁,敲耐火泥。小学阶段,劳动课是大家爱上的课,学会了本领,也学会了勤劳。在两位学生的记忆中,西南营小学实在太小,教室开间大一点的放四排课桌,开间小点的,放三排课桌。每张课桌均为双人坐。与市里的二附,实小无法比拟。但是,就是这样的艰苦条件,学校校长及老师,带出了一届届为人善良老实,学习自觉向上,勤俭朴素的好学生。
1957年,杜、刘俩人,因家住西南营小学附近而入校。入校时学校校长程振世,五十岁左右,家住现红英巷4号。程校长贵为一校之长,其实与其他老师无区别,也要上课、备课、改作业,带学生活动,比老师的担子,还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校长手下仅三员大将。杜先生记得,班主任是徐韵梅老师,三十六七岁,她家住在西南营巷79号,离校很近,所以,早出晚归,以校为家。由于班上同学绝大多数是街坊的孩子,她如母亲般对学生细心入微地关爱。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她心里明镜似的一清二楚。谁体质弱,有个头痛发烧的,她更是关怀备至。班上同学的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将孩子交给学校了,就能放心去赚钱。

说到对待学生的教育,老师都抓得紧。程校长除担任领导外,兼教算术、地理、图画,而班主任徐老师,除管理学生外,还教语文、作文、音乐、劳动。她每天总要等最后一位同学离校,才会回去。批改作业及备课,总在家里完成,第二天的课前,先作全面点评,再将作业本发给大家。杜先生记得,徐老师的语文课曾多次与校外交流,开公开课。到了上公开课,课桌全部前移,小小教室的最后面,要挤出一排凳子的空间,给校外老师坐。说也奇怪,上公开课时,全班同学注意力格外集中,认真听讲,没有不守纪律的,为学校争光,为徐老师争气。

(徐韵梅老师,由其侄提供照片)

徐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授课,还在课后用多种形式,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她组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按住家远近,组成若干辅导小组。放学后,兴趣小组到某同学家中,共同做作业,复习功课,讨论问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同学感情,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在西南营小学,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老师们更是注重培养同学的善良之心。1959年,南通建造节制闸时,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从讲解中,学生幼小的心灵,记住了南通洪水灾害的悲惨状况,抗旱排涝的壮观场景,以及造节制闸宏大工程的重要意义。除了参观节制闸,学校还组织同学,到郊区参加秋收劳动,捡麦穗,真实体验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由于程校长及各位老师们多年的辛勤付出,从他们俩这一届,即1957届起,在四年级后不用再转学了,西南营小学终于脱了“初等小学校”的帽子,正式成为了南通市的完小一员,这是历史性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也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两位先生回忆,1963年,他们班40多名同学,在西南营小学毕业后,考入省重点的南通中学就有3名,其余大部分也考入了市重点的南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二初级中学,第三初级中学等。由此可见,当时的西南营小学,在南通小学界,也是名声在外了。杜先生从西南营小学毕业后,几十年来,无论在何处,都对社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刘先生亦是如此,踏实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而班上的曹启东同学(其父曹从坡曾任南通市副市长),国内读完大学后,赴美读了硕士博士,每每与同学们谈到在西南营小学的六年时光,总是激动不已。他现在已是美国某大学的终身教授。

 

(杜先生西南营小学毕业证书)(刘先生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西南营小学,随着城市化进展,1966年合并到南通市西濠小学,原校舍则另作他用了。一座平民子弟的启蒙小学,以及可亲可爱的校长老师,在学生们心中,越六十度春秋,正如濠河的皓月,永不可抹去。纵然丹青妙手,也难描画;纵然千言万语,也难道尽。
(感谢杜国成刘晓嘉提供史料)
2022年12月10日第一稿
2022年12月21日第二稿
 

感悟《时兆月报报人的努力

徐    织

 

如今,还能记得1905年美国人米勒尔创办的基督教会报刊《时兆月报》的老人已经屈指可数了,研究我国近代印刷史、报刊史、宗教史的学人们是能够说其一二的,可见《时兆月报》涉及方面相当广泛,在此,我还没有提及它的内容之广泛。

然而,作为《时兆月报》报人的后人,会时时念及,社会业绩功垂在史,血脉基因惠及后人,无论任何风雨,脱颖而出者必有祖上的印记。

迦南是《时兆月报》报人黄耀初先生的外孙女,她“落笔显神韵,才高见精神”,读她的诗文,总想溯源寻根,想是书香之后。

近期得知迦南将出一本关于其外祖父的集子,其中有迦南散文、诗、词。文集重头落在迦南外祖父黄耀初先生为《时兆月报》所绘的封面上,其内容洋洋大观,足够读者了解《时兆月报》的风雨变迁,更可以领略当年国运起伏。

而我则看好黄耀初先生封面设计的艺术特色,若有绘画爱好者或图书装帧者得一册,会津津乐道,因为那是一个远逝的岁月,没有电子软件相助,封面设计质朴到只有一颗心那样单纯,搏动着那个时代!

《时兆月报》创办初期印刷之艰难,不在今天我的小文内容之内,就说《时兆月报》发展史,它从初始的传教布道,很快就发展成“旨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时事评论”、“道德修养”、“工商发布”、“世界珍闻”等各方面,深受民众的喜好,《时兆月报》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报刊,抗战时期,月订阅量达到五万余份,切合民众之心可见一斑。

封面设计亦是如此,我们这一辈没有看到过《时兆月报》,今天在迦南的为纪念外祖出的文篇里看到黄耀初先生的封面设计,不禁拍案叫绝。

那《渔歌》有着渔人的辛勤时光,却没有“唱晚”的落寞,红日是升还是降大约已经不重要,时光中有一红日,封面感是温暖的,而结合当时印刷技术,木刻制版给封面以力度,如今的电子版想回到《渔歌》封面,已经很难很难了,那时代的穿透力,穿越80年,到今天魅力不减或者更加闪现异彩。

还有《时事真义》、《健康生活》等小插图,可见黄耀初先生的绘画功底,有着《富春山居图》的山林,又带着木刻印刷的刀笔感。单色分明,更突出配图的主旨,令我复看数遍,不愿释卷。

窗下读迦南,看出版计划,很有感触,历史的和未来的。

我只能言及于此,更深刻的,也许就是黄耀初先生后人的怀念,我们期待文集出版,这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