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书香园地》第165期

2023-06-16 17:41:38  书香园地

本期内容

 

1、蒋春昇剪纸《兔年送〈福〉》

2、思佳、许水清、陈诗忠《辞旧迎新》诗抄

3、伊璇《梅梅》(第八章<下>)

4、阿鹏《看年画》

5、东瑞《舌尖上的家乡情味》

 

剪纸《兔年送〈福〉》

蒋春昇

 

 

 
 

 

思佳、许水清、陈诗忠《辞旧迎新》诗抄

 

玉兔迎新春

 

思   佳

(老挝归侨)

 

辞旧迎新又一年,
侨友贺年舞翩跹。
瑞气盈门好运至,
玉兔迎春换新颜。
祖国建设跨骏马,
万里神州浩气扬。
香江奋起迎新浪,
披荆斩棘建新章。

 

 

 

          

 

喜迎新年

思  佳

(老挝归侨)

 

岁序更新又一年,
万象缤纷喜开颜。
一年欣喜迎春到,
同贺添福又添年。

 

 

 

 

 

许水清

(泰国归侨)

 

虎年疫灾经历苦
防疫禁令频颁布
兔气扬眉疫将除
春光明媚众欢呼
(2023-1-11)
 

 

 

 

许水清

(泰国归侨)

 

久候玉兔下凡来
幸福大门快打开
协助人间消祸灾
济世为民除病害
(2023-1-12)

 

 

 

 

七律 题《一定回家过年》

陈诗忠

(马来西亚归侨)

 

碧水仙桥连大海,
山城美景接长天。
手机喜现亲人返,
圆籽尤知春节妍。
三载疫情心更近,
千重爱意梦常牵。
桃源家暖花先报,
最慰乡愁是过年!
(2023年1月13日)
 

 

 

梅      梅

 伊    璇  

 

第八章   汇报表演会<下>

 

(续前)

“这是什么锁?”梅梅紧张地问鹦鹉。

鹦鹉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先是借了梅梅的头发拨弄了一会儿,然后又唱了一首不成调子的《祝你生日快乐》,锁都没有反应。梅梅又给锁施了加重咒、缩小咒,再用火烧,拿水灌,小锁鬼都没有动。突然,鹦鹉高兴地说:“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了?”

“别打岔!”鹦鹉跳了下来,对准锁口说话了:“奉承鬼,你好可爱哟!怪不得能够坚守在这么重要的岗位!奉承鬼,你铁面无私… …”才说了两三句话,奉承鬼就心花怒放,开了锁。梅梅赶快把脚抽了出来,高高兴兴地对鹦鹉说:“多亏你会拍马屁!谢了!”

“不敢当!不敢当!”鹦鹉表面上挺谦虚,心里也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卖弄本领了。

鹦鹉还在假谦虚,房间另一个角落就传来了惨叫。“怎么啦!怎么啦!”大家都紧张起来。只听阵图课老师痛不欲生地扭着双手。他的手被铁链上的水腐蚀得起了水泡,冒了白烟,真是惨不忍睹。阵图课老师呻吟道:“躲开铁链上的水,那水——有——毒!”

“啊!”大家慌作一团,巴不得挣脱铁链,赶快逃出去。可是立刻就有很多人和阵图课老师一样,也被毒水泡过了。

 

“怎么办?”梅梅焦急地问。

“不知道,”鹦鹉也慌了手脚,大声说:“你先念防毒咒,再使护身法——”

话音刚落,炼丹课老师就出来反驳:“根本没有用!我试过了!这水不怕防毒咒,更不怕护身法!”

大家更乱了。可梅梅却发现自己的铁链上一滴水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鹦鹉也过来看了,它想了一会儿,大声喊道:都不要动,越动滴得越多!”大家一下子怔住了,过了一会儿,他们抬头看看铁链,水珠都停在半空,不动了。

“这么长久呆着也不是个办法。”梅梅提醒还在沾沾自喜的鹦鹉。鹦鹉不服气了,刚要张口,却看见小白鼠爬到了门上,把头伸出去,使劲嗅着。

“小白鼠一定觉得有人来了。”梅梅自言自语。

果然,不一会儿,门外响起咚咚声,这声间又快又急,几乎不停歇。鹦鹉害怕了:“会不会是看守?”梅梅肯定地说:“绝对不是,看守是有钥匙或者有咒语的,再说我们都被关住了,谁去开门呢?”

“有道理。”鹦鹉放了心,可其他人不放心,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地牢里静极了,只听到咚咚的敲门声。

就在这时,老太婆正捧着水晶球愤怒地看着门外的不速之客,她再也按捺不住了,披上斗篷,就急匆匆地往外走。但是,当她回头瞥了一眼,看清了不速之客是谁后,就欣慰地吐了一口气,坐了下来。

 

不速之客进门了,大家看见一只浑身火红的啄木鸟飞了进来,在它身后是三道机关重重的大铁门,铁门上都被啄了一个大洞。

“小虫!”阵图课老师激动地叫了起来。

“谁是小虫?”梅梅问。

“啄木鸟小虫,魔法乌龟的宠物。太好了,我们得救了!”阵图课老师说个不停。

“谁是魔法乌龟?”梅梅又问。

“一位著名魔法师,好好先生。”腾云课老师回答。

“噢。”梅梅这下放了心。

啄木鸟小虫飞了一阵子,就来到鹦鹉面前,两只小鸟叽叽呱呱地说了很久,鹦鹉一边说还一边指手划脚,飞来飞去,“你说的什么话?”梅梅问鹦鹉。鹦鹉自豪地回答:“啄木语。”

阵图课老师抢着问:“魔法乌龟在哪里了?”

鹦鹉说:“啄木鸟和魔法乌龟走散了。”

阵图课老师失望极了,又鼓起勇气问:“能找到他吗?”

鹦鹉又和小虫说了一阵子,那声音就像机关枪。鹦鹉面带喜色,赶紧说:“小虫说相信他能找到。”

小虫在每根铁链上只啄了三下,铁链就都断了。

阵图课老师不那么失望了,其他老师比过节还高兴。

小虫转过身去,又开始咚咚凿门了。十分钟后,大家已经站在门外了。梅梅使了个障眼法儿,让锁看上去和原来一样。大家隐了身。梅梅不会隐身法,就把自己变成一只燕子,和啄木鸟、鹦鹉一起飞。

阵图课老师是熟门熟路——毕竟是自己设计的机关嘛!一个小时后,大家毫发无损,钻出了洞口。大家跟着小虫走,都相信能搬来救兵,打破铜球,救出仙人。他们腾云驾雾,闯入南天门。一路上静悄悄的,守兵都不见了,刚来到通明殿门口,就看见里面大雾弥漫。不好!老师们派梅梅和小虫,鹦鹉守住殿门,就冲了进去。过了半小时,阵图课老师才挣扎着回来了。他递给梅梅一张在兵士手里发现的纸,就进去了。

守军:

   速来通明殿点卯,有任务安排。

 

“糟了!有人先行一步!”鹦鹉叫道。

“其他仙人呢?”“一半来参加该死的表演会,一半去佛祖那儿了。”小虫回答。“幸好。”鹦鹉不那么悲愤了。

阵图课老师、腾云课老师、炼丹课老师、武术老师把其他老师拖了出来,给他们施了苏醒咒,才让他们清醒过来。

现在大家都围着鹦鹉和小虫,希望小虫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它们两个用啄木语谈了半分钟,鹦鹉的脸上就露出吃惊的表情。大家迫不及待地问鹦鹉:“小虫说些什么?”鹦鹉头一句说:“仙人们不在铜球里。”大家失望了一阵子,又异口同声地问:“在哪里?”鹦鹉用伤心的语调说:“看运气吧!”大家彻底失望了。

这时,小虫把鹦鹉叫到一边,回来的时候,鹦鹉显然高兴多了。鹦鹉叫来一朵云,把嘴里叼着的东西放下来。那东西是一个绘着八卦的正方形金属板。“该不会是占卜的工具吧?”鹦鹉摇摇头。小虫也飞了过来,它把一只大汤勺放在板上。“噢,是指南针!”阵图课老师说。鹦鹉又摇摇头,说:“这是指仙针。有仙人的地方祥云笼罩,这东西能测出来。”

“太好了!”阵图课老师显得兴奋不已。

“他最崇拜魔法乌龟了,一心想和人家说话。”

“噢。”梅梅明白了。旁边传来一阵欢呼,阵图课老师的声音最响亮。测量结果出来了。仙人们果然不在南方的铜球里,勺柄显示大家应该到东面去找。

“幸亏小虫有指仙针,如果我们再回到铜球里,准会被丑妖婆发现。”鹦鹉激动地说。

测明了方向,大家上路了。东面有三座城堡,第一座就是魔法乌龟的别墅。到家了。小虫在城堡里招待他们,宴席上都是魔法乌龟发明的机器人在端茶送水。

饱餐一顿后,大家朝第二个城堡进发。进了城堡,小虫用“仙气搜集盒”扫了一圈,没有发现仙人来过。他们又继续朝前走。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了第三個城堡,也没有发现仙人们。难道是搜集盒和指仙针弄错了?大家又垂头丧气起来。

小虫突然兴奋了,它听见了什么声音,梅梅也听见了,是打呼噜的声音。小虫领着大家往自己的别墅冲去,却只在那里找到魔法乌龟的大黑猫阿喵。大家跑了那么远的路,都气喘吁吁。鹦鹉却故作神秘。让大家跟着阿喵。阿喵走了很久,终于来到第三座城堡。大家都吃惊极了:搜集盒弄错了!

阿喵溜到菜窖里,掀开一只木制的井盖,一眨眼就溜了下去。梅梅也紧紧跟上。经过垂直的隧道后,前面是一段长长的圆口隧道,就像一只管子。

“啊!都在这里呢!”后面跟着的听到梅梅兴奋的大喊声。

                       (全文完)

 

 

 
 

看  年  画

阿   鹏

 

忘年相看羡娇憨,
莞尔翕然靥似谙。
岁岁中人双总角,
时时画外几瑶簪。

 

 

 

舌尖上的家乡情味

东   瑞

  

说香港是美食天堂,一点都不为过。除了中国大陆一些省份有代表性的美食,如北京烤鸭、饺子、四川担担面、客家梅菜扣肉、金门面线、云南米线、上海粗面、小笼包、海南鸡饭等等可以吃到外,还有世界各国著名的菜肴,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各种餐食、韩国烤肉、泡菜、星洲炒米粉、东南亚各国咖喱、越南汤檬、印度尼西亚巴东牛肉、黄姜饭等。
香港毗邻广东,本身传承的是岭南菜系,以港式饮茶文化为代表。但各国有代表性的美食品牌进军香港,算是比较顺利,有赖于香港人适应能力很强,味蕾尤其欢迎飘洋过海而来的舶来美食。
以我们家住黄埔花园为例,人口密集,家境中层为多,单是各类餐厅、食肆、酒楼就多达五十家。每天换,一个月都轮不完。当然,人性都喜欢尝鲜,最后还是会挑选几类自己最喜欢的,作为常用餐食。只是节日里的美食小店、大酒楼,照旧人山人海,仿佛吃饭不必钱。
论我们最习惯的,还是港式酒楼和印度尼西亚美食,前者我们算入乡随俗,全面接受了香港的饮茶文化;后者则是家乡情结,事缘周围结交了不少早期印度尼西亚归侨朋友,他们大都是出生或成长于印度尼西亚,六十年代归国而后又于七十八十年代移居香港的“天涯飘泊人”。不少人抱团取暖,酷爱吃印度尼西亚饭和特色菜肴,成了彼此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自从位于铜锣湾和尖沙咀游客区的印度尼西亚大餐厅先后结业,比较著名的以印度尼西亚菜肴为主打招牌的印度尼西亚餐厅就“渐行渐远”,居然令一些经常的捧场客有些失落。以往港式饮茶厌倦了,大家都会怀念起“家乡的味道”而约会都在这类富有南洋特色的餐厅饱食一餐,而今在彷徨中,一旦有新的印度尼西亚食肆,都会互通讯息,奔走相告。
那天,忘记了谁告知,在深水埗有家“AMIN”餐厅,老板是西加里曼岛(旧称婆罗洲)一带的老乡,专制作富有那区域的印度尼西亚特色饭,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黄姜饭最负盛名。老同事老陈正好是那一带的,一时也很兴奋,大谈他老家的家乡味黄姜饭是如何开胃如何好吃。自然,我们也都是此佳肴的捧场客,特地搭地铁几个站去试尝。餐厅虽然在大街,但处在街尾,门前较为冷清。
那招牌有点残旧了,餐厅内的陈设也都比较简陋狭小,但食客都操着家乡话,吃得津津有味,凭着这份情谊,生意居然不错,我们多买一份黄姜饭分享老同事,他也赞不绝口,后来我还搭地铁去买,作为探望病中大哥的“礼物”,似乎比什么都好。再后来,餐厅老板也许觉得餐厅发展下去,会有前途,决定觅得新址搬迁,虽然还在附近,但宽敞多了。
经营的依然是印度尼西亚名饭黄姜饭等几样招牌美食。开张后,老板之外,也多了一二职员。那次来,一位身材娇小、面容娟好的服务员忙着记录顾客点的菜,老伴和她闲聊几句,知道我们早年也在“望乡”那部电影的故事真实背景婆罗洲(不同的只是我们侨居该岛屿东部)生活过,一时感到兴趣和亲切起来,格外热情。
再来那一次,我带来一本新出的书,通过她送给餐厅,里面收录了几篇以印度尼西亚美食为题材的故事,虽然已经带有虚构成分,但黄姜饭故事灵感就来自第一次在他们餐厅旧址吃饭所引发。
我说,送给你们做纪念吧。我还在扉页,写上了希望他们客似云来、生意越做越好一类话。我心想,印度尼西亚美食一类异国美食,属于外来美食文化,要与麦当奴、肯德基等这类西方吃文化争市场,融入香港本土饮食文化,毕竟不容易,随时都有关门大吉的可能。而其好处,却是丰富了本地的美食文化内容,最为难能可贵的该是,让天涯飘泊人,在港岛尝到一份浓淡适宜的家乡情味,为另类乡愁解解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