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书香园地》第159期

2022-11-13 09:56:55  书香园地

 
刊头题字:胡道华
 

 
本期内容
 

1、伊璇《梅梅》(第五章)

2、林建荣拍鸟摄影作品欣赏

3、徐潘学静《离愁》

4、王其康《陈佩庭陈南琴父子轶事及与张謇之交往》

 

梅      梅

 伊    璇  

 

第五章    新来的同学

门里又是一条走廊,也那么长,走廊里有人在说话,声音很大,却分不清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这条走廊很怪,梅梅总觉得脚步轻飘飘的,就忍不住向四周望去。走廊的右边才有房间,走廊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阳台。梅梅好奇地探出头来向下望——下面是云!整个走廊是被五彩的云托起来的!梅梅又忍不住看看脚下——她悬在空中!的确,梅梅不知不觉就走上了一座无形的楼梯,楼梯好像直通云中。梅梅可真的吓坏了——她不知道哪里是楼梯,哪里是空气,踩空了怎么办?
梅梅心惊胆战地走着——她决定沿刚才的直线路线走——可是脚根本不听使唤,一个劲儿往右走,梅梅急得心慌意乱,可脚还在往右走。
前方空中突然闪出一个人影,像幽灵一样挂在空中!梅梅吓了一大跳,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后倒,可脚却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不动。梅梅自然而然地去扶扶手——咦,奇怪!真的有扶手!不管怎么样,梅梅总算站稳了。她一只手扶扶手,一只手抹去额头上的冷汗——真是险哪!梅梅一抬头,又望见了那个人影,起初又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自己不也是悬在空中的吗?”
梅梅仔细打量着前面的人,总觉得面熟。前面的人头发全白了,精神却挺饱满,大概是“鹤发童颜”吧。而那人好像也认识梅梅,一开口就说:“梅梅同学,跟我来。”
梅梅莫名其妙地跟着他往前走,一拐弯,就进了一间大屋子。
屋子里坐着十来个人,他们都坐在蒲团上,前面是张小桌子。一个穿古装的女人正在叽叽呱呱地说个不停,梅梅还没有反应过来,说话的人就把她拉到跟前,大声说道:“这位是新来的梅梅同学。”随后又小声地说:“梅梅,你坐到第一排去。”
梅梅还没来得及分辨,就被领到第一排坐下,莫名其妙地成了“新来的同学”。当她看到桌子的左上角写着“九重天神仙小学”就更糊涂了。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弄清楚这节课上的是腾云课。看到周围的人都坐在云上,自己被彩云包围,才开始有点儿相信自己是在“九重天”,要不哪来的这么多云啊!大家都上天了都在屋顶上盘旋,只有梅梅飞不起来。梅梅无所事事,只好拿出口袋里的叶子一张张看。看到黄色的那一张叶子时,梅梅突然发现叶子下面的人就是腾云课的老师,一样的陶醉神情,一样半闭着眼睛,简直一模一样。梅梅把叶子翻过来,发现背面画的竟是梅梅现在上课的教室,教室上方飘着五颜六色的云。梅梅把叶子收起来,却觉得自己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那声音又尖又细,好像有一只花脚大蚊子在嗡嗡叫。这声音一定不是腾云的声音?梅梅自言自语,她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这堂课学的是“初级爬云咒”,四周都是呼呼的风声和有人爬不稳快掉下去的惊呼声。
梅梅把黄色的叶子从口袋里拿出来,仔细听,好像听到了腾云课老师的声音,那声音仿佛很激动,在大嚷着:“看啊!这才是地道的腾云术… …看啊!我们学校出了一位天才!… …”“真好笑!”鹦鹉显然也听见了——“大家都只会爬云,而梅梅在学爬楼梯,在这种地方诞生天才,痴心妄想!”——鹦鹉叽哩咕噜地抱怨道。“行了!”梅梅敲了一下鹦鹉的脑袋,又把叶子翻过来,这回她什么也没有听到,却看到了——自己骑在一朵火箭一样的红云上!“要让梅梅腾云,那是痴心——”
没等鹦鹉说出“妄想”,好像为了证明给鹦鹉看一朵红云托住梅梅,冲向天花板,眼看就要撞向天花板了,红云灵巧地一拐弯,接着又左拐,右拐,盘旋,俯冲… …在几秒钟内,做出一连串令人目瞪口呆的高难度动作,把被气流掀翻的鹦鹉吓个半死,让其它人呆若木鸡,纷纷从自己的云上掉下来。老师起先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刹那,她完全清醒了,用激动的声音说:“看啊!这才是真正的腾云术… …看啊!我们学校出了个天才!”
这回轮到梅梅目瞪口呆了——怎么这里发生的和自己在叶子里知道的完全一样?没等她想明白,红云就将她稳稳地放在了地上。
 
“嗯——”炼丹课老师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把大家吓了一跳(包括腾云课老师,她还没完全清醒)。过了十来分钟,大家才明白早就打过下课铃和上课铃了。这节课是炼丹课,不过大家还是有点糊涂。看着大家迷惑不解的表情,炼丹课老师也犯傻了,竟然叫腾云老师乖乖回到座位上去。腾云老师大概也模糊了,坐到了最后一排的空位上。
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出现了一只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小铜炉,这些炉子是从后面的一个房间里飞出来的,其中有一只还把炼丹老师的头碰出了一个大包,又把他的羽毛教鞭上的毛全吸了进去,再轻巧地落在了梅梅的桌子上。鹦鹉迫不及待地揭开炉盖,里面黑洞洞的,炉沿上飘动的火花白毛好像都不见了。梅梅焦急地推了推鹦鹉,小心地说:“快把盖子盖上,你想让我们都倒霉呀!”炉盖掉在地上,反弹起来,发出清脆的声音——鹦鹉的脚碰到炉子上镶的一颗大钻石,滑一下,嘴就松开了。梅梅一把抓住正在弹跳的炉盖,轻轻地盖好。赶紧端端正正坐好。过了好久,四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梅梅忍不住悄悄向四周张望——原来大家都正襟危坐,闭目养神,桌子上都点着一炷短香。
梅梅正出神地望着大家,突然,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声音从背后响起,把梅梅吓了一跳——“铅经过四万五千年变成银,又经过五万年变成金子。水银经过八万年变成黄铜,再经过一万年变成金。铝经过十万年变成雄黄,再经过一千年变成金——不过,炼丹炉内可扭转乾坤,变幻千年,加速炼金的过程,从而炼制长生不老药… …”老师清了清嗓子,停顿了一下,就挥舞教鞭,本来应该变出一道金光,但光秃秃的,什么也没变出来。老师嘟哝了一声:“质量有问题!”就随手抄起一根鸡毛掸子,揣在怀里,继续说道:“今天我们要炼制的是‘睡丹’,把一颗睡丹放在屋子里,就可以让五百人昏睡三天,这期间足可以逃之夭夭了… …”他说着就打了一个呵欠,大家也跟着他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
 
炼丹课老师克制住睡意,说,“好,现在开始炼了!”
大家终于盼到了这句话,都像解放了似的。桌子上立刻摆满了从隔壁飞来的材料,还有一张制作单。梅梅看了一下单子。
睡    丸
一.用点火诀点燃香炉,等到火焰变蓝,再点燃香炉里的瞌睡虫(一两七钱),
二.把三寸的蜈蚣掐头去尾,研成粉末,大约研成一钱二分的细末,再混合一分艾草的绒毛。
三.把三钱鱼鳞研末,加一钱冰搅拌。
四.把榆树叶放在鱼胆汁里浸泡半个时辰,只用叶脉。把叶脉用文火焙制,再刷上一层蛋白。
五.把准备好的材料加二钱水混合,放入香炉炼制半个时辰。
(注意:炼好后要把药丸立刻放进瓷瓶里,用红绸子塞好,以免使自己昏睡。)
 
梅梅读着读着就打起了盹,这时炼丹老师令人昏昏欲睡的声音突然响起,倒使她清醒不少。
“念‘火来-快!’”炼丹老师说。
大家都跟着念了,炼丹炉里立刻出现了烛光那样微弱的火光,只有老师和梅梅的不一样:老师的炼丹炉子出现了纯蓝色的熊熊烈焰,全班立刻佩服得五体投地;梅梅的炉子下面什么也没有,梅梅和鹦鹉叫了几千遍“火来-快!”,都点不起火来。梅梅正一筹莫展的时候,鹦鹉衔着一根火柴跳到了桌子上。
“这——能行吗?”梅梅半信半疑。毕竟,这是在九重天呀!
鹦鹉衔着火柴,在铜炉上猛地一划,居然着了!鹦鹉把火柴扔进在炉子下面,立刻燃起了青色的火焰。
“真是炉火纯青啊!”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家就都盯着梅梅的炉子看,梅梅有点不好意思了,忙着准备东西。她手忙脚乱的,好多次差点儿把装粉末的小盖子碰倒了。鹦鹉开始嘀咕了:“要想让梅梅炼出仙丹,那真是‘痴心妄想’!”
房间里弥漫着各种气味,有鱼腥味,有火香味,有艾叶的味儿,有鸡蛋清的气味。梅梅正在使劲捣碎蜈蚣,她刚才摘掉蜈蚣的头和尾,觉得可怕极了,而现在鹦鹉不停地说:“蜈蚣脚,蜈蚣脚!”梅梅心烦意乱,不停地捣。
好不容易把可怕的蜈蚣捣成了碎末,梅梅开始用小刀刮艾草。一张艾叶只有一撮很轻的绒毛,要凑够一分绒毛,真是麻烦。好不容易刮下了一捧绒毛,可还是不够一分重,梅梅只好继续刮。又刮了十张艾叶,梅梅想,这下总该够重了,可回头一看,原来的绒毛少了一半。原来被鹦鹉吃掉了。梅梅气极了;我要用你的毛!梅梅剪下鹦鹉背上的一点毛,总算凑足了份量。
 
辛苦了半个时辰,梅梅总算准备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可这时死鹦鹉又唠叨开了:“要让梅梅炼出仙丹,那真是痴心——”梅梅不等鹦鹉说完,狠狠地敲了一下它的头——“不许你再提到‘痴心妄想’!”——“你不让我说‘痴心妄想’那真是痴心妄想!”
梅梅瞪了鹦鹉一眼,把混合好的材料一股脑儿倒进炼丹炉里,盖上盖子。
令人昏眩的半个时辰总算过去了,大家精神百倍。老师一声令下:“念防毒咒——开盖!”除了梅梅(她用衣服捂住臉),大家都念念有词,揭开了盖子。大家昨天才学会防毒咒,今天是第一次应用。只有老师(包括腾云课老师)和二个同学,还有梅梅没有睡着之外,其他人都呼呼大睡起来。梅梅的衣服当然没有防毒咒灵验,睡气已经渗透进来了,梅梅的眼皮在打架,睁也睁不开。另一方面,梅梅的炼丹炉好像出了故障,怎么也打不开,在两面夹攻之下,梅梅手一松,倒在桌子上了。
 
不知过了多久,梅梅的桌子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把梅梅震醒了,梅梅看看旁边,鹦鹉在大睡,念防毒咒的老师和同学不见了。梅梅再看看门口——天啊!门口趴满了昏睡的老师。有念防毒咒的,旁边的大概是他们搬来解咒的救兵——都睡在地上。——再上面一层,一个半虾半人的怪物在大睡,大概是七十二变老师;他的旁边,一个老婆婆全身挂满了铜镜,大概是八卦课老师,她也在睡;最上面,在插满飞镖的门框下大睡的是武术课老师,他一呼吸,门上的飞镖就抖动着,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直插武术课老师的肚子。
“睡丹炼成功了!”——梅梅说完这句话,就沉沉地睡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梅梅在昏沉中仿佛听到一声刺耳的尖叫,她揉揉眼睛,发现大家都陆续被吵醒了,门口的老师更多了,有的还在睡觉。
又一声尖叫,随后房间开始震动了,大家全醒了。梅梅的炼丹炉在不停摇晃,——噹,盖子被摇落了——随着一团红光,一粒金丹射向天空。房间里的人都盯着那颗金丹,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金丹周围的云变成了橙色… …黄色… …蓝色,颜色不断地变化,最后变成了紫色。这时候,金丹的后面挂上了一道彩虹。
炼丹课老师激动地叫起来:“这是长生不老丹!”大家一窝蜂拥上去,跳到梅梅的桌子上,想拿到那颗金丹。武术课老师使出轻功绝招,飞身夺走了金丹。不料,半路腾云课老师驾着一朵青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走了金丹。人群以同样的速度改变了方向,朝腾云课老师冲去。腾云课老师太激动了,本来准备把金丹吞下去,却一脚踩空,从云上跌下来,幸好她半路又念了腾云诀,一朵蓝云稳稳地接住了她,不过金丹掉了下来。人群朝金丹扑了上去,但没几分钟,大家都自动退出了——金丹在混乱中不知道掉到哪个角落了。
“真可惜呀!”鹦鹉伤心地说。失去了长生不老的机会,梅梅当然很失望,不过想到那颗“长生不老丹”值得怀疑的成分,她又得到了一点安慰。
(待续)
 
 
林建荣拍鸟摄影作品欣赏

 


 

 

离    愁

 徐潘学静  

 

城东的梧桐树

宽大的叶子铺开一路荫凉

孔庙高大的银杏树

口哨在庙顶轻轻吹响。

在夏天,

银杏和梧桐遥遥相望,

羡慕你我的倜傥。

天寒秋风吹落叶

满街满巷满庭院

梧桐叶银杏叶相会在一起诉说着多日来的思念

诉说老年情甘意愿的凄凉

也诉说春天蕴育着生机和理想。

今年银杏树翘首遥望。

在城东没有了梧桐的荫凉

只看见来来往往的车辆

梧桐树,

我的好友你迁往何方?

南来北去的风啊,

请带上我的离愁和问候

祝我老友健康

在那新的大路上铺开荫凉。       

2004年3月11日儒学巷拆迁后

 

陈佩庭陈南琴父子轶事及与张謇之交往

王其康

(西南营文史研究室)

 

在南通西南营巷与掌印巷西出口交界的墙面上,2011年南通市政府立有“南通市历史建筑”标识牌,文中记载:“西南营明清建筑,建于清代。建筑采用一进三堂式布局。其中南部为徐宅,北部为陈宅,入口均采用钥匙门,装饰精美,具有典型的南通民俗风格。”其中写的“北部为陈宅”,便是现西南营巷107号。整个宅院原本是一进五堂,如今只剩下一进三堂。陈宅由纵横二十根柱子、二十个斗拱,及水脊梁、两面青瓦、硬山墙而筑成。院内的角柱和檐柱之间,用寿字围栏连接。在梁柱之上,中脊檩、上月梁,架在斗拱上,斗拱架在下月梁上。梁上的云牌,好似天上云朵,透露着祥瑞之气。挑脊被工匠雕刻成蝉肚,像只蝉儿落于梁上,栩栩如生。脊梁的整体结构,利用了拱形力学,体现了工匠的智慧。不仅展现了力学之美,还凭添几分艺术之美。陈宅虽说已没了曾经的宏大气势,但从遗存可见,陈氏家族的历史,悠久厚实。陈氏后人戴先生撰文介绍,祖上数代经商,富庶有余。但是,到陈佩庭这一代,已至鼎盛。
 
  (陈宅遗存照  张建生摄)  (标识牌)         

陈广绶(1840-1891),字佩庭,曾任清刑部四品部曹(相当于现司法部司长,四品衔的由来见后文)。陈氏后人口传,大门曾挂有“秋官第”红匾。清代中央设六部:吏部管人,天人合一称天部;户部管地称地部;礼部宣礼教如春天称春部;兵部管军队,因夏天最适宜打仗称夏部;刑部管司法,常秋后问斩,称秋部;工部管农业,冬季农闲搞建设,称冬部。因此,陈府大门挂“秋官第”匾,名副其实。

阅《南通县图志》得知,陈佩庭除工作外,喜书法与收藏,爱金文、石鼓文,以及各种印章等。因他长期在京城为高官,势力较大,人脉甚广,所以收藏颇丰,品位极高。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拓片,至汉魏唐宋流传下来的碑帖,都努力收藏,毫不吝啬。碰到特别喜爱的,他甚至不惜卖房卖地,也要从市场购得。“饕餮纹尊”,是他的珍品之一。
(商代饕餮纹尊 百度照片)

饕餮纹最早出现于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器,商代至西周,则十分盛行。饕餮纹图案具有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该器被记录成文,见于方浚益所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据云是方浚益在陈佩庭处,手拓本摹本而录,尚需考证。陈佩庭曾经以巨款购得颜鲁公《筆势论》的真跡,如获至宝,他日日临摹有千百遍。何子贞(1799-1873),湖南道州人。道光年进士,绶编修,官至四川学政,为晚清书坛极具个性和饶有影响的大书家,见陈佩庭藏品及临帖均十分欣赏。俞樾(1821-1907),字荫甫,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当看到陈佩庭收藏的南宋周密编著《云烟过眼录》,大开眼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著录私家藏画为主要内容,兼录了南宋皇室部分藏品。俞樾称赞陈佩庭的收藏品很丰富,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因为陈佩庭藏品珍贵,鲜有出手,见之者极少。但后来发生一件事,让人大跌眼镜。

《南通县图志》卷十九载,陈佩庭待人仗义。一位并不熟的人,因冤入狱,将判死刑,他闻讯很是愤怒。于是想方设法,为其鸣冤。不仅如此,他还拿出很多财产,包括珍贵的藏品,与官府周旋,积极营救。几经诉讼审理,终于使其死而复生,坊间传为美谈。此人出狱时,众乡亲闻讯前去迎接。博古通今名人不少,有如此义气者却不多,对陈佩庭积善成德,均存好奇敬佩之心。《南通县图志》评述此事,还感慨地写道:通城名人,观望此事已久,料想陈家为了抒困,必会有收藏出售。没有想到陈家坚持不变卖,而且也不许后代出卖。但从其他望族的后代来看,衰落之后,就有一些不肖之子,怱忙地用各种方法哄骗他人,将家俬变为钱财,变卖享乐,或离开通州。一些普通的家族后代,在衰落后变卖得更厉害。直到張謇征集前辈留下的金文、石鼓文、印章、字画等藏品,来充实博物苑的时候,在当时的通州,古代物件已很少了,这样的征集,已索然而少有所得。但陈家经历一场火灾后,虽然同样开始衰败,还是有少数的古品而应征,提供给了张謇刚开办的博物苑,难能可贵。陈佩庭的后人,继承良好的家风,守着高尚的传承,固有良好的品德,甘愿过着穷困的日子,住着简陋的房子,仍抱残守缺,将先祖的藏品,引以为荣,即使拮据,也不变买,更不争夺,淳朴至致。
 

(《南通县图志》巻十九列传一 顾颢先生提供)

陈佩庭逝世后,悼念的人众多,张謇是其中之一。那年张謇38岁,尚未考中状元,仍在四处奔波中,他在日记中有三段记录:

1891年1月12日(十二月初三),作陈佩庭挽联:“等闲散尽黄金,万卷图书,过眼云烟成小录;魂兮归来沧海,孤儿门户,伤心宾客更何人。”

1891年2月3日(二十五日),“书箴邀往通州看陈佩庭书画,舟泊西亭。”

1891年2月4日(二十六日),“至州,吊佩庭之丧,门户凄凉,为之酸楚,看画至夜半。”

1891年2月5日(二十七日),“丑刻定买陈氏田三十六亩,付值先以百番,从书箴借。”

 
(《张謇日记》节录)        (张謇像)

从《张謇日记》来看,接连三天均写有关陈佩庭的记录,并不多见。字里行间,不仅亲赴吊丧,还对陈佩庭有敬慕之心,观赏收藏的字画至深夜。在看到陈家“门户清凉”后,向同行人借钱付点金,买下三十六亩地,以解陈家燃眉之急,乃古道热肠。

曹文麟有文赞陈佩庭:“席累世之产,又生值清咸、同之世,得位不居,优游乡里,以文史自乐,碑帖盈床,力求往哲神意,其时士林皆远企而莫能及。”

陈佩庭1891年去世,年仅51岁。陈氏家族之后能得以维继,家风能得以传承,其夫人陈孙氏功不可没。陈孙氏是通州东门的名门之后,孙铭恩的次女。据孙海雄著《崇川孙氏撮要》,孙氏五代竞出孙闳达、孙兆鳌、孙廷元、孙铭恩、孙登瀛、孙赞清六进士,称之名门,名至实归。

孙铭恩(1809—1854)字书常,号兰检,江苏通州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清朝名官,连擢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督安徽学政等职。咸丰二年,太平军起事。据史料记载:太平军攻下安庆,时任安徽学政孙铭恩,激励绅民,举行团练,捐廉为倡。当官兵溃败,侮官劫市,孙铭恩见状气愤不已,毫无惧色,谕以大义,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不久城陷。他衣冠整齐坐于府堂,大声斥贼,被俘后囚於江宁,拒食。贼胁其投降而被怒斥,贼恼羞成怒,割断其舌,喷血而死。平定贼乱后,朝廷下诏,嘉孙铭恩抗节不挠,入祀京师,安徽、江苏昭建忠祠,予骑都尉世袭,谥“文节”。曾国藩挽孙铭恩:“以文来,以节归,毅魄常留两江上下;因孝黜,因忠死,苦心可质百世鬼神。”

有其父,必有其女。孙铭恩一身正气传承于陈孙夫人。据《南通县图志》卷二十,列传二载:“陈广绶妻孙氏,侍郎孙文节铭恩次女也。幼工书诗,年十九归广绶,以孝姑闻。始粤寇犯安徽,文节公死官所,孙年十七,侍母往觅忠骸不得,归以所堕齿具衣冠葬之。孙追痛,作《齿塚》二律,文节门下士俞樾见之,击节叹曰:吾师有女矣。后广绶家不戒于火,焚及堂奥,姑迷不得出,孙夺身投烈焰中,掖出之。由是惊悸成疾,终身弗瘳,殁年五十有三。著有《未灰阁诗集》。”

作为女儿,孙铭恩逝世时,“孙年十七,侍母往觅忠骸不得,归以所堕齿具衣冠葬之。孙追痛,作《齿塚》二律。”大丈夫气概也。连孙铭恩高足俞樾见之,也“击节叹曰:吾师有女矣。”后陈佩庭家人祸又天灾,不慎失火,在“焚及堂奥,姑迷不得出”危急时刻,陈孙氏“夺身投烈焰中,掖出之。由是惊悸成疾,终身弗瘳,殁年五十有三。著有《未灰阁诗集》。”乃烈女士也。陈孙氏去世,范当世写有挽联:“挽陈启谦母(陈启谦即陈佩庭之子)孙淑人联:

尝以齿冢二律,受知于当代魁耆,孑然寡俦,女学至今犹否塞;

不亲鬓师廿年,自写其胸中郁勃,善哉有子,家声从此卜遐昌。

 

 
(《南通县图志》巻二十列传二 顾颢先生提供)

范当世挽联,除表达了对陈孙氏逝世的哀悼之情与敬仰之意,还暗示了陈佩庭官为四品。因清代夫人被封赠“淑人”,大凡为三品或从三品,比其丈夫常规要高一阶。“淑人”是妇女很高的荣誉之称。曹文麟有文曰:“孙夫人出于文节公,范肯堂尝称其《齿冢》二律,为当代耆宿所许,室家之乐可知也。”陈孙氏19岁嫁入陈佩庭后,相夫教子一生。在丈夫去世后,她含辛茹苦,将子女培养成材,陈南琴是优秀杰出代表。

陈启谦(1878-1935),字南琴,13岁羽翼未丰,父亲即早逝。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他艰苦力学,19岁时即获秀才。阅陈南琴三子的信札获悉,1898年陈南琴20岁时,经其姐夫、京城学台孙文杰(为孙铭恩族人,学台由皇帝直接任命)撮合,娶京城名官杜文正受田之孙女为妻。出席婚礼者不少是京城高官,多为杜受田、孙铭恩的后人或部属。男女双方为文正、文节之后,门当户对。双方聘状元公张謇为婚礼执事。张謇1895年高中状元后不久,其父不幸逝世,回乡丁忧。三年期满,1898年5月启程至京师翰林院销假,至7月离京。张謇长南琴25岁,与其父陈佩庭为至交,也是父辈之人了。婚事正值张謇在京期间,由他执管,于情于理,再恰当不过。

陈南琴娶陈杜氏后,家庭幸福美满,也开启了他与张謇长达数十年的交往。至于陈南琴之妻陈杜氏的概况,这是后话。

1903年,陈南琴25岁时,自学成材,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农话》一书,轰动通州。此书将枯燥乏味的农业知识,深入浅出,写了通俗易懂。至1912年,就有14次印刷,成为民国高等小学教材。他在“农话序”中写道:“农学分二大派,曰士夫之农学,曰农夫之农学。士夫之农学详于理,农夫之农学详于法。”他对《农话》一书的定义为:“农话话农夫也。”这个阶段,他不仅编写了教材,还编出了“通州农作物表”,此表保存于北京博物馆。陈南琴此举,与张謇1905年在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农艺试验场”,定农业为师范必修科,“习师范者,兼习农,知农事也。”,普及农业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陈南琴编著《农话》顾颢先生提供)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年(1905),张謇、王旭庄、陈南琴、张詧等发起建新育婴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在唐闸鱼池巷口(裕稚港西)建成,占地24亩,建筑楼房112间,平房51间,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所。

(张謇、王旭庄、陈南琴、张詧等发起建新育婴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南琴28岁时,将柳家巷15号陈家旧宅,与张詧张謇筹设了“通州女子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庄安正教授著《张謇先生年谱》记载:“1906年3月25日(三月初一),由詧、謇、陈启嫌、徐联蓁筹设,公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建成招生。”“校址初设城内柳家巷陈启谦宅。”《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成绩》书中也有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张詧张謇与陈启谦、徐联蓁等筹款创设公立女子学校。以城内吕家巷(笔误,应为柳家巷,笔者注)陈氏旧宅为校舍。”此校址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依存。但门楼杂树环绕生长,导致墙体破损倾斜严重,门楼充满了沧桑感,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最近市政府投资修缮,主要是门楼和辅房。清理掉墙体里的杂树之后,再用钢支架来矫正,最后将修旧如旧。

(庄安正教授著《张謇先生年谱》)

“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柳家巷办学时间不长,原因是生员爆棚。于是张謇决定迁至珠媚园(现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继续扩大办学。珠媚园系明嘉靖进士、曾任苏辽总督、兼管朝鲜事务的顾养谦所建,“园中山楼水榭胜甲一城”,总面积达30余亩。顾养谦去世后,家道衰落,此园数易其主,渐至荒落破败。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謇购得此园,曾作《游珠媚园》诗两首云:

太守回田日,微闻父老言。楼台平地起,裙屐一时尊。珠去川难媚,碑残字仅存。奉舆旧堂事,怆绝不堪论。

兴废由来事,游观尚此园。桥倾人碌,花杂鸟啾喧。金谷谁宾主,鸟衣尚子孙。徒看荒诏水,一碧带城根。

张謇于宣统二年(1910)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从柳学巷15号迁于此建校舍。陈南琴积极参与了这次搬迁,捐了2800银元。

(陈南琴捐款史料) (《南通县图志》节录 顾林昂先生提供)

据《南通县图志》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通州地方自治公所成立,当时按照天津县自治章程,拟具草案,呈奉督抚核准照行。其中设有董事会,正会长为琦珊,付会长张詧,陈南琴等人担任了会员(相当于董事)。这是陈南琴步入政坛的开始。宣统二年(1910),32岁的陈南琴任浙江龙泉县县知及税务局长,当年二月十九正式上任。在此任上,由于他一以贯之地主持正义,在办案中发现有上下勾搭腐败,于是将这些无法定案的卷宗搁置不理,得罪了不少人。终于因不适应官场,六个月后他愤然辞官回到通州。

据陈南琴三子信札记录,1911年南通光复后,受张謇之邀,陈南琴担任临时南通县知事(即县长),还担任过农业局长,尚需考证。

(1933年前后,陈南琴与张孝若、曹文麟、费范九等合影。前排右3张孝若,第二排右1陈南琴,后排左1曹文麟,右1费范九。赵鹏老师提供)

四十多岁后,陈南琴因身心疲惫,体虚多病,开始研究中医,除给自己保健外,还给亲友诊治。此外,还潜心研究易经,写有心得笔记。他将厚厚的笔记,由在南京工作的三子,交南京图书馆时任馆长张祖言,保存于馆内,成为难得的易经著作。在南通,研究易经的,除了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益修,当数陈南琴了。曹文麟有文曰:“余友治《易》者徐益修、陈南琴…。”

信札中还披露,陈南琴赋闲之时,曾与丁宗一先生合作,出版了若干本英文小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笔名冷观。

丁冕英(1882-1917),字宗一,湖南长沙人。曾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应张謇之聘,担任通州师范学校及中学的外国语教席。张謇评价丁宗一“文擅中西,侨居通沪。本湘泽右族,作巴蜀壮游”,又曰:“任吾邑教育十二年。时雨化人,成各校生徒千百计”,可见丁宗一在通州师范教书时,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深受张謇的重视与尊敬,可谓南通教育界的闻人。张謇说丁宗一“文擅中西”,是说他中英文俱佳。陈南琴能与丁宗一合作出版英文小说,可见他也是学贯中西。

陈南琴不仅学问好,人品正,还是大孝子。曹文麟著有《觉未寮文汇》,其中“陈南琴五十寿序”中赞曰:“南琴竭其力孝养,每呼二保(陈南琴乳名),有所需,虽至奇不敢不应。至今吾母尚能言之。”“论乡士者莫不曰南琴长厚,穷于理,达乎道,南琴盖乐受斯名矣。”

陈南琴1935年去世,曹文麟挽联曰:“频年乞药,枉用其忧劳,惊白日飞驰,庭阶恍见吾儿迹;乱国为官,实贱于瓦砾,叹黄金散尽,身世尤伤侪辈心。”

(曹文麟著《觉未寮文汇》)

陈南琴一生,虽命运多舛,“频年乞药”,但正气凛然,积善成德,得到如此多的赞誉,除父母教悔外,离不开他的妻子杜氏默默的支持。陈杜氏是清帝师杜受田孙女,传承了杜氏家族的良好家风。

 

(杜受田画像)

杜受田(1788-1852年),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人,为咸丰皇帝之师。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加授了"太师太保"。作为帝师,杜受田一生受尽尊重。在民间流传有一件轶事。咸丰皇帝小时贪玩,完成不了杜受田讲授的功课。有一次,杜先生对其罚跪,正好被道光皇帝碰到,道光非常生气,便在门外说:“念书是君王,不念书也是君王。”杜受田听了,不仅没有道歉,还说道:“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明君,不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昏君。”道光听了一愣,但没生气,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帝师之道,便忙走进屋里撩衣欲给杜受田叩头。杜受田急忙上前扶起道光。道光对太子斥道:“从今往后不要再贪玩,要好好听杜先生讲书。”

咸丰二年六月,山东江苏连降大雨,滨州等三十余州县受灾严重,大水淹没庄稼,民宅倒塌,舟行陆道,鱼虾遍野,沿河居民漂溺殆尽,一片萧瑟凄惨景象。杜受田受皇命赈灾。接此任后,日夜兼程,驰赴灾区。杜受田来到赈灾地点后,置暑湿于不顾,宵衣旰食,察民情,问疾苦,不幸染疾,病势陡转,医药无效,于七月九日卒于赈灾点,终年六十六岁。

杜受田死后,咸丰帝万分悲痛。灵柩抵京,亲往杜宅祭奠,抚棺痛哭,并赐陀罗经被一袭,赏银五千两治丧。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这与陈佩庭岳父孙铭恩去世后,享有“文节”谥号一样,均因对国家人民有重大贡献者,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钦定。 

(感谢赵鹏等老师指正。陈南琴后人提供史料并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