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小糯米的多巴胺 家园协同教育周记55·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书香园地》·《小华人、小华侨成长记》专栏(108)

2022-11-02 14:55:13  书香园地

开栏语

华人华侨家庭代代相传,人丁兴旺。独特的跨国文化,独有的家庭教育,小华人、小华侨都有独到的成长之路。本栏目将发表海内外华人华侨和侨眷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心得、体会,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关注、共同的情感,加深侨居海外家庭之间的联系,本栏目将成为一条纽带。欢迎投稿。围绕栏目主题,题材形式不限。诗文书画、金石攝影、音频视频,一概欢迎。

 


投稿邮箱  853699118@qq.com

收件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中路128号    淘宝文化城5楼华侨图书馆

相关咨询

刘先生  138 0629 1799

吉女士  136 0629 8685


 

 

上期导读: 
小糯米的家园协同教育周记 54 学习金字塔
本期导读:
小糯米的家园协同教育周记     55   表扬与鼓励的区别
下期导读:

小糯米的家园协同教育周记 56    家庭教育最好不要成为交易 

 

20221029日·第213

小糯米的家园协同教育周记 55 小糯米的多巴胺

表扬与鼓励的区别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换言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协同教育的101个视角》p101

 

 

     小糯米画画总拉着爷爷陪她,她画什么,也要求爷爷画什么。画完,她自己画的画打勾,爷爷的画打叉,爷爷画的永远没有她画得好。如果爷爷在她的画上也打叉,她会急得哭出来。只听赞扬的,容不得批评的,这是孩子的本能。

到规定时间不睡觉想着玩、吃饭坐不住还想着玩、校车就要到了还想着玩...玩是孩子的天性。

     自己意识到犯错或不合意的时候,会在周围成人中找到合适的“保护人”,趋利避害也是一种天然的意识。

本能、天性与天然的意识,随着学习成长,增加教育因素改造成性格、素养与习惯,家庭教育很重要。中国出台了家庭教育法,重视家庭教育了。

 

 

     家庭教育是家庭所有成员的教育,家庭成员对小糯米的教育,表扬与鼓励为主,但一味表扬与鼓励,养成容不得批评的习惯,不是好习惯。

     当小糯米意想不到的时候,比如她正常地睡觉醒来,表扬她昨天晚上按时睡觉,表现很好,她的多巴胺神经元会快乐地翩翩起舞,充满活力。如果醒来,是批评小糯米昨天晚上只想玩,不早点睡,表现不好,这给她的信息是多巴胺阻断剂,可能一天都兴奋不起来或至少活力大打折扣。

    当小糯米玩识字卡片游戏,预见到自己会得到表扬,而事实上真的得到表扬时,她的多巴胺神经元会照常活动,强度不增不减,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是当她期待得到表扬,但表扬的后面指出她这个错了,这个不对,她在努力掩饰失望的时候,多巴胺神经元会消沉下去,它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放电。换句话说,小糯米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变化预示着一个预测偏差:她预期所得和实际所得之间的偏差。

如何让小糯米不产生预测偏差,但又要给她批评呢?

 

 

      当小糯米认字错了,还是表扬她,小糯米很会动脑子的,想一想是什么字?做一个想的动作,暗示、提示一下,小糯米回答正确了,给予及时鼓励:认错了想一想就想出来了,小糯米真聪明!如果只是说小糯米真聪明,这只是表扬,不是鼓励。

    我们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或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  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心灵鸡汤,或认为人不可惯坏了,就得打着骂着逼着进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父母教育孩子必知,朋友之间相处必知,老板管理员工也一定要知道。所谓的“人性化”相处,即在于此。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这个实验很有指导意义。我们许多老师,许多家长,常常就是表扬与鼓励分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