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 南
顾少芳摄影作品欣赏
伊 璇
第三章 奇异的旅行
梅梅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和鹦鹉躺在一种软绵绵的东西上,她叫醒了鹦鹉。仔细看这种软东西,才发觉就是摊开的用丝织物写成的书。要了解这一点可并不容易,因为她们正躺在一个字的空白处。这块空白的地方是由几个笔画围成的,但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
梅梅和鹦鹉走了好久,才走到一根黑色的直线上,这根黑线粗极了,又长又粗。从黑线的一长条走到另一长条,又花去了不少时间。梅梅只好让鹦鹉到空中辨别它们是在什么地方。可怜的鹦鹉,它拼命向高处飞,两只翅膀拼命扇动着,却还是只看到茫茫的一片白色。
真难为鹦鹉了,它使出浑身解数,已经快赶上大雁的飞行高度,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之鹦鹉飞行项记录了,却还是看不全字。它只看见:“”
不知不觉,鹦鹉发现四周都是彩色的云。它跳到一朵红色的云上,却被烫得跳了起来。慌忙中,鹦鹉忘记了自己在“鹦鹉飞翔”科成绩优等,只看到四周的云在飞快地旋转。吓得它两眼一闭,两腿一蹬,翅膀一收,像一块石头一样,飞速冲向地面。
在这个千钧一发之时,一朵紫色的云稳稳地拖住了它,带着它向上升去。紫色的云升得真快,没几分钟就看得清字了——原来是个“是”字。
“什么?”梅梅听不明白。于是,气喘吁吁的鹦鹉就把自己的冒险经历告诉了她。
现在她们总算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可是箱子变得这么大,想要走出去是不可能的。“梅梅,上次是紫色的云带了我。这次我们能不能再请它们帮帮忙,带我们出去?”鹦鹉问道。
梅梅鼓足了气,大声喊道:“云——可不可以请——你们——帮——我?”
可惜梅梅的叫声云是不能听见的,不然这个办法也许行得通。
没办法,梅梅和鹦鹉只好继续走。前面的路单调极了,不是白色就是黑色,看久了眼睛都要花了。梅梅干脆望着天上的云,看它们随心所欲地变化。不过看久了脖子总会有点儿酸。不知走了多久,梅梅发觉脖子酸了,便低头看看现在走到哪儿了——这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她们走到了书的尽头了,下面就是深渊!
梅梅叫醒了鹦鹉(鹦鹉的羽毛蓬松着,正在呼呼大睡),把它放在自己的帽子上。这时候,梅梅脚下一滑,跌入了深渊。
四周的风发出呜呜的声音,擦着梅梅的脸——梅梅落在了一大堆树叶中。梅梅向四周望去,想寻找鹦鹉的踪迹,却什么也没找着。这时,一种熟悉的不耐烦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笨蛋!我在你的头上!”原来那一刹那鹦鹉咬住了梅梅的辫子,不然它就会像一块大石头一样,笔直地一头扎进树叶堆。
鹦鹉从梅梅的头上跳下来,钻进树叶中继续做它的美梦。梅梅想象着鹦鹉扎进树叶堆的情景,觉得实在挺好笑的。不过话说回来,梅梅还是挺感谢这堆树叶的:如果掉到大铜罐里,不知会怎么样呢!
梅梅低头仔细打量起树叶来——树叶是红的,也有几片黄的,还有一片蓝的!梅梅有点兴趣了,她从来没有看见过蓝色的树叶!梅梅仔细翻找,在树叶堆的下部还发现了紫的、橙的、绿的、青的,凑成了彩虹的颜色,这些叶子形状挺怪的。绿的那种是正方形的,紫的那种两头翘起来。绿色和紫色的都特别大。其它颜色的叶子上面都有人像,样子都又滑稽,又凶恶。梅梅继续往下找,想找到其它颜色的叶子,却无意中发现了盒底——这说明树叶是装在一个大盒子里的,梅梅和鹦鹉正是掉到了这个盒子里。
盒底是锡的,上面有一行金字:“带上七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它们会给你带来好运。”梅梅对好运的事儿半信半疑,但这么奇怪的树叶,不带走多可惜呀!于是梅梅挑了七片叶子,小心地放进了衣服的口袋里。
鹦鹉睡了一觉,精神饱满。梅梅把它放在肩上,就上路了。路上。她们走过了古老的书简,坐紫色叶子渡过了五颜六色的药水海。现在她们来到一只报时钟前。
王潜刚(1872—1947),字饶生,号度公,晚年又号观沧居士,安徽霍邱县河口镇人,江苏海门厅同知王宾次子。1893年,随父定居于江苏南通城的南关帝庙巷。
(王潜刚照片)
王潜刚自小随父潜心攻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幼承庭训,耳濡目染,悟有心得,稍长后倍加勤勉,诗书画印,无一不学。1893年到南通后,他遵父命拜状元张謇为师,学问大有长进。其五弟王家榘有文赞他道:“少有才名,早执贽南通张啬公謇门为弟子”,也算是名师出高徒了。王潜刚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表现于他的书论著作《清人书评》。至今仍是我国书论界研究清代书法的权威著作之一,被众多专著引用。
(王潜刚《清人书评》手稿)
国内研究王潜刚的书法评论家张孝玉先生,发表过多篇专著,其中他在《王潜刚及其“清人书评”》一文中这样论述:
王潜刚不仅书法造诣了得,而且还是书法理论家,著有《清人书评》一卷,附录二卷。是书举有清代书人加以评论,以真迹为断,综合其早晚年岁所书大小各体而加以点评。王潜刚自言书中所著诸人之书,“十之二三为寒斋所藏,十之七八则生平浪迹中原,在鉴藏家所得披赏者。全书起自王铎,止于吴大澂,凡四十二人附录起自周亮工,止于张裕钊,凡三十一人。”他还写道:“由于王潜刚自身是造诣不凡的书法家,深谙书道三味,且饱览历代名迹,眼界与见地非凡,因此他的《清人书评》诸多真知灼见,为书法界所推崇,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力作。”王潜刚幼承家学。父亲王宾每日津津乐道于临池染翰,他于耳濡目染间,也效法乃父,以临池为日课,自魏晋而唐宋元,于钟太傅、二王、鲁公、北海及苏黄米蔡等历代大家无所不窥。他在选择临池法帖时,遵循“取法乎上”的古训,“惟于元以后字不乐师法,以为渐失古意。”
王潜刚的临帖作品现存世量不少,多为王羲之《赠感帖》、王献之《中秋贴》、颜真卿《蔡明远贴》、苏轼《中山松醪赋》、黄坚庭行书《华严经疏卷》、米芾行书《破羌帖云赞》、蔡襄草书《郊燔贴》等,广为书法书论者喜好。笔者藏有几幅王潜刚手迹,庶几为孤品,曾邀余曾善等多位书法名家鉴赏后,均以为是他的上乘之作,不吝溢美之词:
——此清人书评手稿,略带碑意的行书,显更为古拙苍劲。
——临习二帖,行笔流畅,飘逸中见沉着,美妍中见刚健,深得原作之韵,而非徒具其形。
——两扇面各见神韵。画作兰花高雅,用笔轻灵,可谓不激不厉。
——王潜刚书法颇得颜鲁公神髓,可见其风格之另一面,出笔雄浑朴厚,胸中无磅礴之气,腕间无真实之力,不可落笔如此。
王潜刚不仅寝馈于书法,亦是收藏家。其五弟王家榘在《先世述略》一书中称他道:“雅好集古,收藏字画古物及丛帖至多。”
(王潜刚书画作品选录)
近代收藏大家徐乃昌著《徐乃昌日记》(凤凰出版社2020版),第一册261页记载:“访王饶生(即王潜刚,笔者注)。观其藏书画并瓦当,以刘松年、钱舜举、王居正画幅为最佳:刘松年《双柏》轴,绢本,陆剑南、赵松雪、谢太初、宋牧仲、宋兰挥题,王文敏题签。钱舜举《梅花》轴,纸本,危素(洪武)、杨溥、商辂、阮葵生、翁方纲题。元王居正《松竹梅三友图》横幅,绢本,至正四年。”第四册1482页记载:“新购霍邱王饶生藏程绵庄。《易通》一书:前有李绂序、晏斯盛序、方苞礼代序,侄孙廷镗序、乾隆庚申自序,道宁堂本。四月二十九日交来青阁还。《易通总目》,序目十四叶。《易学要论》二卷,九十七叶。《周易正解》十卷,三百九十叶。《易学精义》一卷,五十三叶。《占法订误》,附二十四叶。”
(徐乃昌著《徐乃昌日记》)
研究王潜刚的学者孙海平先生,其祖父孙蔚滨与王潜刚为好友,并收有王潜刚赠孙蔚滨对联。孙海平著有《“王海门”父子与张謇以及他们的书法》一文,对王潜刚作了较详尽介绍,摘录于下:
王潜刚不仅寝馈于书法,还雅好收藏古贤文物,“平生收藏字画古物及丛帖至夥”,有许多稀世珍品、孤品成为他的掌中之物。他所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与上佳法帖极多,例如: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全部真迹就收藏在他的书斋“观沧阁”中,蔚为大观;仅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的书法真迹他就收藏有逾200件以上,堪称收藏大家。他还得以在乃父的门下弟子,也是自己的中表兄弟裴景福(清末收藏大家)那里“尽观所藏自晋唐以下至宋元法书”,他们二人所藏的历代名家真迹与名帖合起来有二百种之多。
(王潜刚赠孙蔚滨联语)
民国十六年春(1927),王潜刚恩师张謇去世一年,他路过恩师旧舍濠阳小筑,看到眼前盛开的樱花,回想老师的为人与教诲,又见那些曾得到老师恩惠之人,却因先生去世而纷纷散,愤概不已,有感而发,曾作诗一首:
南通张謇研究中心赵鹏先生十分欣赏此诗。在枯叶上,不仅仿三公山碑篆字抄写,还附有留言赠予笔者:“王饶生过濠阳一律,激愤感慨,溢于言辞,时距啬公去世仅一年耳。庚子暮春,偶有所触。因以祀三公山碑法书之。”
(2020年王潜刚入霍邱县名人堂)
王潜刚之父王宾在海门厅任同知九年,退休前,曾于海门城隍庙题联:“九载于兹,作事岂能无过失;千秋而后,问⼼犹可对神明。”笔者以为,王潜刚如其父一样,毕生所为,千秋过后,也能“问心犹可对神明”了。安徽省霍邱县政府于2020年,将王潜刚以“文化名人”入选了县名人堂,实至名归。
(作者系王潜刚曾孙)